TPM/GTPM
致力于輔導本土企業的TPM管理、5S/6S/7S管理、品質管理、供應鏈管理、成本管理、企業文化等模塊的綜合管理
精益TPM管理咨詢流程:
了解情況 → 現場診斷 → 商務談判 → 簽署協議 → 項目實施 → 項目總結 → 續約
精益TPM管理咨詢效果:
成功案例一:東莞某玩具企業輔導第一年的效果
導入前:某主要產品的正品率一直徘徊在75%左右。導入精益TPM后,員工掌握了TPM改善工具后,通過改善活動,先后發現設備微缺陷900多個,改善了800多個,使設備穩定性大幅提升,一年后,正品率提升到90%以上,直接的生產成本降低達300多萬元;兩年后正品率提升到97%,直接生產成本降低400多萬;
成功案例二:某電子企業輔導二年的效果
這是一家大型食品企業,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礎,但是,全公司改善氛圍不理想,員工的改善熱情不高,成為制約公司進步及發展的瓶頸之一。導入TPM后,員工的參與度得到了極大提高,每年改善提案數量800多件,每年開展2輪焦點課題改善,僅課題效益每年都超過800萬元以上,并在全公司形成了良好的自主改善氛圍…...
TPM管理咨詢簽約、承諾、發表、輔導、培訓等照片分享:
TPM/GTPM管理咨詢基本步驟:
第一步:導入前準備
1、宣導、溝通與造勢
2、革新辦組織成立
3、革新干事的選拔
4、項目啟動大會的召開
第二步:改革先鋒區域確定
1、確定關鍵區域
2、成立改革先鋒組織
3、對先鋒組織進行分工
4、改革先鋒小組登記注冊
第三步:基礎知識培訓與學習、開展小組活動
1、全員培訓
2、先鋒小組開展TPM活動
3、持續開展小組改善活動
4、小組內部經驗交流
第四步:成果總結與診斷驗收
1、先鋒小組進行階段總結
2、TPM階段診斷驗收
3、活動成果標準化
4、活動成果水平展開
第五步:擴展區活動開展
1、成立TPM活動擴區并注冊
2、基礎知識培訓導入
3、開展小組活動
4、成果總結與診斷驗收
TPM/GTPM管理導入時的注意事項:
1、以為只要培訓了,員工就會做了。
正確的做法:需要與實踐相結合,培訓了,未必完全懂了,聽懂了,未必就會做了。精益TPM是實踐的哲學,需要在做中學,學中做。
2、以為精益TPM的每個階段不需要太長時間,每一兩月可以完成一個階段,一年就可以完成TPM的7個階段。
正確的理解:精益TPM重在調理企業的體質,就如同人吃中藥調理體質,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見效,中藥調理沒有速效藥,否則就成“毒藥”了。一般每個階段需要6-8個月時間。
3、以為做精益TPM管理,只做好就行了,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記錄和總結。
正確的理解:這次做好了,不代表下一次也能做好,A員工做了,不代表B員工也能做好,只有把好的做法和經驗總結出來并編制成標準化的文件,才能有傳承性,所以員工需要養成記錄和總結的習慣,沒有記錄就沒有管理,沒有總結就沒有提升。
4、認為員工的年齡太大,文化程度低,TPM就沒有辦法推行。
正確的理解:年齡與文化程度,確實是推行管理變革的影響因素之一,但,這不是主要因素,TPM強調的是全員參與,營造良好的改善氛圍,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文化,只要員工有了強烈的改善意愿,員工有改善的能力,無論年齡大小、文化高低,同樣可以取得好的推行效果。
5、以為小改善不是改善,因為小改善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。
正確的做法:改善,無關乎大小,小改善也是改善。只要是員工主動提出來的改善,哪怕再小,也需要肯定和鼓勵,“沒有樹木,無以成森林”,所以,要鼓勵微創新,微改善,也許可以帶來大效果。
盲目導入精益TPM失敗的例子:
有些企業認為TPM很簡單,就是7個階段,相關的書籍也很多,網上更是有海量的資料可以參考,不需要請顧問公司,自已完全有能力做好。所以,就選擇自主推行,往往結果都不會太滿意,最后都是不了了之。
還有些企業,崇尚外部的一些“大師級”的培訓老師,認為聽了幾場培訓,自已就領悟了,然后就開始帶領員工熱火朝天的干起來了,甚至認為自已干的不錯:原來TPM不就是這么回事嗎。但對比一些經過專業顧問公司輔導過的同行企業,發現自已跟別人的水平相差甚遠。
以下是三個盲目導入精益TPM的失敗案例,前車之鑒,要警惕。
案例一:沒有正真理解精益TPM的精髓和內涵,認為TPM只是“錦上添花”,導致TPM管理的具體內容不能落地。
某中小企業,導入精益TPM兩年了,但現場依然很混亂,設備故障居高不下,品質問題頻繁出現,客戶抱怨持續不斷,制造成本無法降下來。
究其原因,原來企業的老板非常好學,長期參加各種“大師”的培訓,無暇顧及企業內部的管理改善,老板甚至認為,TPM太簡單了,效果來的太慢,員工需要更多“高大上”的培訓,所以整個企業長期浮于表面,“外訓”確實可以帶來很多先進的理念,但是,再好的理念,最終都需要落地,需要轉化成現場的實實在在的執行,才能給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效果,但是,好東西如何落地,這是很多“外訓”老師不會告訴你的,因為這些老師往往沒有太多實戰經驗。但,企業所缺少的,正是這些實戰經驗,這正是TPM管理所關注的重點。TPM管理是很補實的管理體系,它沒有太多華麗的章節,沒有太多高大上的理論,但,TPM管理很接地氣,可幫助企業一步一步的成長。
精益TPM管理還有另外一個名稱:一把手工程。然雖這樣的說法有些極端,但反映了TPM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:領導的理解和支持,是TPM管理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。
案例二:導入精益TPM后,發現員工每天都很忙,根本“沒時間”開展TPM活動,最后管理層包攬了所有的工作,變得越來越忙,導致TPM活動只是管理層的事,與員工無關,違背了TPM全員參與的精神。
某企業導入精益TPM管理一段時間后,部分管理者開始抱怨:TPM的工作量太大了,不但沒有減輕工作量,反而讓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忙了。
后來了解情況后,根本原因是:員工太忙,員工沒時間做,所以只有管理層做了。這是很多企業導入精益TPM容易進入的一個誤區:沒有停機時間,就不可能開展TPM活動,所以員工要真正參與TPM活動是不太可能的。
這個聽上去似乎很有道理的理由,其實是不成立的。首先,TPM的T就代表全員參與,沒有全員參與,就沒有TPM;其次,參與TPM活動的形式是很多的,停機做設備清掃,做改善是參與TPM活動的形式之一,但不是只唯一。比如,在生產過程中,員工同樣可以發現很多不合理問題,設備往往在運行過程中,暴露的問題會更多。同時,在確保生產正常和安全的前提下,也是可以做清掃的,比如設備表面、周邊環境。員工還可以在生產過程去思考如何改善,去總結經驗,編定OPL,做設備外部的保養。。。。。。由此可見,TPM活動并非停機才能開展。TPM是一套管理體系,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思想、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識, 如果能把TPM思想深深的植根于員工的大腦里,就不存在員工沒有時間開展TPM活動的問題了。
案例三:只強調員工去發現問題,去解決問題,沒有記錄,沒有總結,沒有標準化,開展兩年精益TPM活動后,發現同樣的問題依然在重復的出現,同時很多好的做法得不到維持和推廣。
某企業開展TPM活動兩年多了,發現現場的問題并沒有明顯改善,員工每天依然要花大量的時間去處理很多重復的問題。
“我只會做,但說和寫我就不行了”,這是很多導入TPM管理的企業會遇到的問題。是的,一線員工的文化層次參差不齊,再加上平時基本也沒什么記錄,也不需要做PPT報告結總。但導入TPM后,不但要會發現問題,同時還要將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,光會解決還不行,還要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總結出來,做成標準化的文件。但,這些工作對于普通一線員工來說,確實有一定的難度,那是不是這些事就做不了或者說就不需要做了呢?答案是否定的!某個員今天發現了10個問題,明天發現了8個問題 ,一個月下來,也計許發現100多個問題。試想,這些問題往往不可能一次性都解決,那些沒有得到及時解決的問題,過一個月,兩個月……還記得清楚嗎?還有人去關注嗎?當然是很難的,如果把問題都記錄下來,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,做出中長期計劃,這樣所有問題都可以得到跟蹤了。對于解決了的問題,進行總結,把好的解決方法總結成OPL或更新相關的標準,并對員工進行培訓,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,所有員工都知道解決或預防。有記錄,有總結,有培訓,就不用擔心同樣的問題重復出現了。
所以,養成記錄和總結的習慣,是確保TPM成果得以維持的重要因素。
TPM/GTPM管理導入理由:
精益TPM以人和設備為中心,通過全員參與,調理企業的體質,最終實現人和設備達到最佳狀態。
導入精益TPM至少可以達到如下目標:
1、打造目視化防呆現場,產線物品和作業的狀態一目了然,管理者和員工可對現場的異常進行快帶判斷。
2、創造舒適的作業環境,促使員工去創造良好的環境,通過良好的環境去影響每一位員工---人造環境,環境育人。
3、讓設備達到比較好的狀態,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、點檢、潤滑、維修作業指導書。 營造良好的改善氛圍。
TPM/GTPM管理咨詢期待效果:
導入精益TPM,可以獲得以下多方面的效果:
1、 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
2、 工廠環境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
3、 設備故障率可以大幅下降,形成一套完整的專業保全體系
4、 員工發現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得到很大提升
5、 輸出一套標準(操作、清掃、點檢、維檢修作業指導書)
6、 員工技能可以得到大幅提升
7、 品質問題可以得到系統的改善,輸出標準化的品質缺陷代碼、品質解析方法及品質異常預防處理方法
8、 培養員工的PDCA工業化思維模式
9、 形成一套適合自已企業的自主管理體系
TPM/GTPM咨詢內容:
1、 員工提案制度
2、 以效益為中心的焦點課題改善
3、 以一線員工為主體的自主管理體系
4、 以保障設備為中心的專業保全
5、 品質管理
6、 事務改善
7、 全安管理
8、 氛圍營造機制
TPM/GTPM工具:
1、 魚骨圖分析
2、 5WHY分析法
3、 OPL
4、 數據分析工具
5、 8D分析法
6、 技能矩陣圖
7、 品質解析流程
8、 FMEA
9、全流程調查法
TPM/GTPM管理的實現邏輯:
1、TPM在企業管理中的位置 精益TPM是打造世界級制造業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,其內容涵蓋了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,精益TPM的每一個模塊就如一幢建筑的支撐柱子,只有每一根柱子都做扎實了,才有可能讓企業達到世界級的水準。
2、TPM/GTPM的基本結構
自主管理、焦點課題和員工提案是精益TPM活動的三大核心活動形式,優秀的6S管理是這三大活動的基礎,良好的改善氛圍是確?;顒尤〉贸晒Φ谋U?。
3、導入精益TPM/GTPM的路徑規劃
導入精益TPM/GTPM建議按一定的路徑開展,循序漸進,扎實做好每一個階段,最終實現自主管理。
4、精益TPM/GTPM推行的要點
?。?)全員參與,快樂工作。
?。?)循序漸進,和平演變。從易到難,建立信心;按步驟推進;明確目的,杜絕形式化;要習慣照相,培養自豪感。
?。?)主人翁意識,推崇屬地管理。
?。?)精益TPM不是短期的運動戰,要有長期作戰,持續作戰的心態和準備。
TPM/GTPM管理常見問題與對策:
1、高層管理者有急躁的情緒:
建議:作為高層管理者,首先要有正確的認知,精益TPM管理類似中藥治病與調理體制。要深知改變群體的思維模式及價值觀不可能一蹴而就,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磨合與積淀;項目前期宜采用以點帶面的方式,忌全面鋪開。
2、中層管理者不重視:
建議:首先明確責任,中層管理者是項目推進部門第一責任人;其次獎懲結合,不能只有獎勵沒有懲罰,懲罰以面子為主,輔以經濟懲罰;第三加強培訓宣傳,讓中層管理者認識到真正的好處;第四建立會議體系,將項目作為一項工作,定期總結匯報。
3、員工參與度不高:
建議:建立激勵機制,對員工側重精神和物質的獎勵;開展多樣化的活性化活動,讓員工在‘游戲’的感覺中潛移默化;優先解決改善員工工作條件的改善項目,先讓員工受益;加強和員工的溝通,對員工提出的改善想法以尊重。
【合作流程】
如您確有合作意愿,我們將整個合作過程劃分為7個步驟,分別為:
確認合作、首期付款成功、遠程發送啟動文件、技術部遠程指導準備事項、確認輔導日期和顧問師行程、顧問師現場輔導、后期驗收。
【實施周期】
持續推行6-24個月
【成功案例】
東莞市**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
客戶背景:
**包裝材料有限責任公司,是一家民營企業,被中國包裝材料行業龍頭企業。公司在全國等地設有多個分公司,產品在國內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國外市場,年產值超過10億,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。
實施設備管理(設備自主管理)項目背景:
為了全面落實精益化管理的戰略指導思想,強化企業員工設備自主維護的管理觀念,將以往的勞力密集產業逐漸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產業,因此企業對于設備的投資比重也將逐年增加,對于設備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,企業為求生產、品質的穩定,必須減少因設備故障造成的損失,強化設備管理以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項刻不容緩的課題。
設備管理存在問題:
1、設備跑、冒、滴、漏;
2、設備報廢拆除后,地面未恢復平整;
3、設備未統一著色;
4、設備工藝布局不合理;
5、員工未實施自主維護
6、未實施三級保養;
7、設備未實施定置管理;
8、設備未實施掛牌管理;
9、設備管理責任不明確;
10、高速旋轉體(大飛輪、大皮帶、大齒輪等),無安全裝置;
11、設備表面有黃袍、污跡、油泥;
12、可移動設備未實施區域定位擺放;
13、未實施可視化管理。
設備管理體系:
1、設備管理程序不健全;
2、設備管理監督考核缺少有效的手段;
3、設備管理人員缺乏專業水準、維護質量不高;
4、主管與員工沒有正確的設備管理意識;
5、員工缺乏設備持續改善意識
全員設備管理(設備自主管理)的提升:
細節產生差異、差異創造優勢。在競爭逐漸趨于“同質”,企業原有競爭優勢不復存在的情況下,必須依靠細節和差異來提升核心競爭能力,創造新的競爭優勢。這一優勢的創造,首先是以提高設備綜合效率為目標,以全系統的預防維修為過程,全體人員參與為基礎的設備保養和維修管理體系, 最終要靠企業的全體員工用他們的行為來體現。因此,必須抓好人的管理。
我們的解決方案:
通過貫徹“以人為本”的思想,樹立員工良好的行為習慣,培養員工愛崗敬業,主人翁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,塑造員工高尚的職業品質和道德心理素養,通過全面實施設備自主管理,提高員工設備自主維護管理水平,不斷完善完善設備管理制度,發現并消除設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,使設備管理規范化、標準化、制度化。
實施效果:
實施設備自主管理在企業生產中,保持設備高度的可靠性,及時維修性和強大的保障性,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的生產力,將會給企業帶來異想不到的各種效益。
有形收益:
1.整體規劃布局更加有序;
2.搬運、走動減少20%;
3.設備綜合效率提升25%;
4.建立完整的設備保全年度計劃;
5.設備品種切換時間低減32%;
6.標桿設備管理的建立;
7.搬運效率提升27%。
8.品質異常事件減少23%;
9.生產綜合成本降低5%。
無形效果:
A、培養高素養員工,鍛煉一批有自主改善意識的能力的干部;
B、夯實基礎管理,完善生產運營系統,提升生產設備的穩定性;
C、全面推行設備管理和節能降耗專題,達到降低成本,減少浪費,提高工作效率,塑造公司一流形象的目標。
我猜您現在可能存在如下疑問:
- 你們能做什么?
- 需要多少錢?
- 需要多久?
- 我需要做什么?
- 需要提供什么資料?
- 售后服務怎么樣?
同樣的問題每個人側重點不同,很難有標準的答案;請認真填寫表單信息或直接在線聯系,我們會給您最合適的答案!